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卢敏:坦桑尼亚作家古尔纳获诺贝尔文学奖可谓“意料之中”
2021-10-07 20:49:14 点击:

“ 瑞典学院将2021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坦桑尼亚作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Abdulrazak Gurnah)。授奖词为:鉴于他对殖民主义的影响以及 ”

瑞典学院将2021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坦桑尼亚作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Abdulrazak Gurnah)。授奖词为:“鉴于他对殖民主义的影响以及文化与大陆之间的鸿沟中难民的命运的毫不妥协和富有同情心的洞察。”

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卢敏:坦桑尼亚作家古尔纳获诺贝尔文学奖可谓“意料之中”
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

对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卢敏而言,坦桑尼亚作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获得诺奖可谓“意料之中”。

“古尔纳在英国文坛其实是很活跃的,不仅创作,还研究、教书,涉及面很广,他主编的两套非洲文学论文集影响很大,长篇小说又是一部接着一部。坦桑尼亚有自己的斯瓦希里语,懂这个语种的人少,古尔纳是用英语创作的,文笔也好,所以比较出挑。他还一直站在非洲的立场讲述非洲的故事,读者会觉得他很可信。他自己也身处一种流散的状态,所以他很关注坦桑尼亚人在异国他乡的遭遇和处境,是很典型的后殖民作家。我一直相信他会得大奖。”

卢敏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古尔纳的作品主要关于身份认同和流离问题,以及殖民主义和奴隶制的遗产形成等问题,“他产量很大,目前已八部长篇小说,我们最近还在组织学生细读他的其中五部。之所以对他有研究,是因为我们有一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非洲英语文史’(19ZDA296),朱振武教授总领衔,我主持东部非洲卷。古尔纳正好是我负责的这卷,因此做了很多研究。”

她介绍,古尔纳的前三部小说《离别的记忆》(Memory of Departure,1987),《朝圣者之路》(Pilgrim’s Way,1988)和《多蒂》(Dottie,1990)从不同的角度记录了非洲人在英国的经历,受到的排斥,和他们努力寻找自身身份认同。第四部小说《天堂》(Paradise,1994)以东非殖民地时期为背景,讲述少年玉素甫(Yusuf)被父亲卖给“叔叔”阿齐兹(Aziz)抵债后充满曲折和伤痛的成长和爱情故事,小说呈现了丰富的斯瓦希里文化以及穆斯林文化,入围布克小说奖。第五部小说《绝妙的沉默》(Admiring Silence,1996)通过无名的叙述者,讲述自己离开桑给巴尔到英格兰去实现他的梦想,他找到一份教师的职业,爱上了英国女孩爱玛,与她结婚生子。但是,他从来没有告诉非洲的家人他的任何情况,也没有告诉他的妻子自己的过去。20年后的回国之行让他意识到自己对故乡知之甚少,而回到英国后,妻子因从未了解过他而离开了他。

而自2000年以来,古尔纳又发表了《海边》(By the Sea,2001)、《遗弃》(Desertion,2005)、《最后的礼物》(The Last Gift,2011)、《砾石心》(Gravel Heart,2017)等作品。《海边》入围2001年洛杉矶时报图书奖,后获得布克奖。《海边》讲述年老的萨利赫·奥马尔(Saleh Omar)只身从桑给巴尔岛到英国平民窟避难,他曾拥有一家家具店,拥有家和妻儿。拉蒂夫 (Latif)是位大学讲师,他经东德来到英国已经多年,但是他从没和桑给巴尔岛的家人联系过。萨利赫和拉蒂夫在英国的一个海边小镇相识,两人交往过程中发现他们过去的经历有很多惊人的联系。《抛弃》获2006年英联邦作家奖(欧亚大陆地区最佳图书),同年出版短篇小说《我母亲在非洲住过农场》(My Mother Lived on a Farm in Africa ),呈现与欧洲作家笔下不同的非洲农场。

卢敏更强调,除了小说创作,古尔纳也对非洲文学推介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主编的《非洲文学论文集1》(Essays on African Writing 1,1993)和《非洲文学论文集2》(Essays on African Writing 2,1995),论及很多非洲当代作家,如阿尔及利亚作家阿西娅·杰巴尔(Assia Djebar),摩洛哥作家塔哈尔本杰伦(Tahar Ben Jelloun),加纳作家阿伊·克韦·阿尔马赫(Ayi Kwei Armah)和阿玛·阿塔·爱多(Ama Ata Aidoo),马拉维诗人史蒂夫·齐毛姆博(Steve Chimombo)、杰克·玛潘耶(Jack Mapanje)和弗兰克·齐帕苏拉(Frank Chipasula),津巴布韦作家戴姆布佐·马瑞彻拉(Dambudzo Marechera)等。自1987年以来,他一直是《瓦西非里》(Wasafiri)杂志的特约编辑,现居住于英国,在肯特大学从事非洲、加勒比海、印度殖民与后殖民文学教学研究工作。

此外,古尔纳还经常在《泰晤士文学副刊》上对众多非洲作家的作品做推介,如莫桑比克作家米娅·康拓(Mia Couto,1955—)的《声音造就黑夜》(Voices Made Night,1986),该作品最初由葡萄牙语写作,由大卫·布鲁克肖译为英语(David Brookshaw);英籍加纳作家艾克·艾森(Ekow Eshun,1968—)的《太阳黑金:寻找在英国和非洲的家》(Black Gold of the Sun: Searching for Home in England and Africa,2005);苏丹作家泰伯·萨利赫(Tayeb Salih,1929—2009)的《班德沙》(Bandarshah,1971),该作品最初由阿拉伯语写作由丹尼斯·约翰逊戴维斯(Denys Johnson-Davies)译为英语;南非作家安德烈·布林克(Andre Brink,1935—2015)的《阿达玛斯托的第一人生》(The First Life of Adamastor,1993)等。

Tigs: 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 卢敏 / 坦桑尼亚作家古尔纳获诺贝尔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