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周三读书会印象记
2020-12-29 10:03:07 点击:

“ 两年多前,我还在老家文联工作,一位到省直部门工作多年的老同事对我说,济南有个周三读书会,办得很好,将来你应该效仿,也办一个类似的活 ”

两年多前,我还在老家文联工作,一位到省直部门工作多年的老同事对我说,济南有个周三读书会,办得很好,将来你应该效仿,也办一个类似的活动。那是我第一次听到周三读书会。

一年多前,参加一个文学活动,认识了文友李炳锋,他就是周三读书会的创办人。当时人声嘈杂,未能深入交流。

济南周三读书会印象记

到济南工作后,时不时会听到周三读书会的信息。有一次听人说,周三读书会专门设有公交站点。这让我觉得很新鲜,因为公交站大都是以老地名或者重要机构的名称来命名,一个民间活动的举办地设为站点,在全国恐怕也是唯一吧?我对这个读书会越来越有兴趣了。

某一周,陪同省作协时代文学社长世勤同志到市中区文联参加一个活动,其间大家说到周三读书会,世勤很感兴趣,说抽空也参加一次,我说到时候我去陪同。以为是顺口说说,没想到周一就接到市中区文联兴园的电话,说周三读书会已经安排好,让我陪同世勤参加读书会。我晚上一般不愿出门,我“闭门造车”,全靠晚上时间。但我还是很痛快地答应了。有言在先,何况我真的愿意一探究竟。

济南周三读书会印象记

我住城东,周三读书会在舜耕路还往西。济南我是路盲,全靠导航。但导航也有点盲,跑了近半个小时,“目的地已到”,却是退役军人事务局门口。停车问一位路过的大姐:园林规划设计院在什么地方?她指指后面说,你是去周三读书会吧?从那个小坡上去就是。

随便问个路人,竟然知道周三读书会。不是我问得太巧,就是周三读书会确实有影响。

院子里停满了车。晚上七点,读书会在三楼会议室正式开始。会议室里坐满了人,主持人操作投影仪。第一项议程是上周“战报”,谁谁在哪里发表作品,或者获了个什么奖,或者参加了什么重要文学活动。

第二项是讨论台湾作家王鼎钧的散文《那树》,由一位女同志朗读,读得真不错,把散文的味道读出来了。文章也写得好,一棵大树,长年造福于人类,因为摩托醉驾者撞在树上,“张三生病李四吃药”,大树最终被人类伐倒。一棵静止的树,融入到世俗生活中来,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看似琐碎的叙述中,表达了作者对“树生”的痛惜,以及对都市文明发展中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文章是提前发给大家的,有三四个同志发言,各抒己见。世勤厉害,只听一遍,就谈了很深的理解。

接下来第三项,评论读书会会员的习作。先评论一首诗,最后一句很精彩,是诗眼,但大家有不同意见,争论。炳锋同志的意见也有人明确反对,读书会果然是“文友平等,畅所欲言”。第二篇是散文,写济南仁爱包子。开篇先写济南若干年来曾经闻名的包子,最后落到仁爱包子,主题故事是父亲在包子铺为读高中的女儿占位子。女儿下课前,父亲先赶到,默默地坐,女儿来匆匆地吃,吃完就走。反映的是父辈对子女的爱。写包子能这样写,真是耳目一新。有几位同志发言,说孬说好都有。第三篇是位老同志的文章,只有五百多字。文字十分干净、简练而准确,虽然只有五百字,但也有曲折。因为结尾,大家又各抒己见。最后一篇还是散文,作者是位退休干部,在家长里短中讲了一个很感人的真实故事,炳锋同志称赞说这几年作者进步很大,刚开始的时候,文章还满是“公文味”。大家又议论,作者又补充,结果引出故事的“续集”,大家认为续集更精彩,应该写进去……

意犹未尽,已经快九点了。散场的时候,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同志要去我的电话、地址,说要抽空和我谈谈文学。

回去的路上,大家争相发言的情形总是冒出来。还有好些同志,一定是憋了一肚子话,但限于时间,又碍于我们在场,不能畅所欲言。其实,如果不是担心喧宾夺主,我也有好多话要说。这也引发我的思考。对喜欢文学创作的人来说,文学第一层次的功能就是“娱己”——自己得到快乐,然后才谈得到带给别人快乐。周三读书会给大家提供了两个小时的时间,可以抛开其他,完全沉浸于文学的氛围中,尤其是自己的作品被关注被评论,无论这些评论水平高低,也无论是否把准了脉,作者发自内心的快乐却是不容置疑的,发表意见的人有机会“表现”,快乐也是肯定的。

文学需要交流,在交流中碰撞、启发、提高,尤其同伴的成就会形成刺激、压力并转化为动力。上世纪90年代,济南曾有五位青年作家,自己租了个地方,每周聚聚,谈谈文学,谈谈各自的创作。如今这五人都成了我省著名作家。周三读书会持续了十年,吸引力经久无衰,历久弥坚,因为大家能在交流中得到提高。

文学是分层次的。或许我们会想,像周三读书会,里面并没有名家、大家,也很难出精品名作,这种交流有意义吗?有。他们层次可能不够特别高,但恰恰他们是文学殿堂的基石,是文学大军的“大多数”。除了个别情况外,即使是文学名家,也大都是从这个阶段走出来的。文学有层次,无论我们居于何层,都不要妄自菲薄。如果我们只盯着名家,写小说前面有莫言、路遥,写散文无法超过刘白羽、汪曾祺,文学名作浩如烟海,我们就因此掷笔罢休吗?不,无论我们在何层次,都应当披荆斩棘、奋勇向前,一切努力和耕耘都有意义!周三读书会的理念是“聚时一团火,散时满天星”。其中有人水平高了,看不上周三读书会了,要走了。欢送!星火燎原,岂不快哉!

文学有普及和提高的问题。两方面的工作都要做。普及基础上的提高更有后劲。参天大树下面是深扎的根须。文学提倡“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周三读书会就是文学扎在省城济南的根,不显山,不露水,却为大树输送着水分和营养。

作为文学工作者,我真心盼望泉城能冒出更多的周一读书会、周二读书会,更多的人热爱文学,向文化靠拢,形成浓郁的文化氛围,不也是建设“文化济南”的一股推动力吗?

Tigs: 济南图书馆 / 济南大学 / 济南市图分区